2025年5月9日晚及5月14日晚,suncitygroup太阳新城技术增强语言学习中心携手福州大学外语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以线上形式成功举办了第四场青年智汇论坛。本次论坛以“眼动追踪技术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为主题,分为上、下两场进行,邀请了福建师范大学suncitygroup太阳新城翻译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苏炎奎担任主讲嘉宾。两场讲座共吸引了来自香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众多青年学者和学生参与。
第一场讲座中,苏教授详细介绍了眼动追踪技术的原理及常用指标以及眼动研究的概况,包括中文阅读眼动研究的开端、国内眼动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及西方眼动研究的起源等内容。
苏教授还详细阐述了眼动实验的原理,包括注视、眼跳和追随运动三种基本眼球运动类型及其在信息获取和处理中的作用,并介绍了眼动实验的一般流程,如编程、数据采集和查看等环节。苏教授重点讲解了眼动实验的多个结果指标,例如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回视时间、总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和瞳孔直径等,并通过英语视觉词汇语义通达的例子,展示了这些指标在分析不同语言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讲座最后还设置了互动环节,通过连线题的形式,引导观众将实验结果与相应理论进行匹配,进一步加深了观众对眼动追踪技术的理解。
第二场讲座中,苏教授聚焦于眼动追踪技术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详细讲解了眼动实验的各种范式和指标,以及眼动实验研究的优势。他指出,眼动技术能够提高实验的生态效度,使被试在自然状态下加工语句,无需附加反应;同时,该技术可获取多种数据,有效区分早期和后期的语言加工过程。苏教授通过简单、生活化的例子和图片,生动地讲解了眼动技术中较为复杂的概念,如移动窗口范式、移动掩蔽范式等。他还结合观众的项目申请工作,巧妙地举出填写项目申请书的例子,引发观众共鸣。
此外,苏教授借助前沿研究成果,详细讲述了在写作情景范式中,阅读和书写的区别。与阅读相比,被试在书写任务中产生了更多的注视,平均注视持续时间更长。在阅读时,注视主要集中在句子的中心词汇,而在书写时,注视则集中在书写的每个字母上,位置多在字母底部,并从左到右移动。
讲座最后,苏教授总结了眼动实验研究的优势,并通过问答环节与观众互动,解答了观众的疑问。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外语教学研究领域带来了前沿的学术视角,也为与会学者提供了宝贵的交流与学习机会。
l讲座人简介
苏炎奎,男,中共党员,现担任福建师范大学suncitygroup太阳新城翻译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2017年6月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毕业,2024年5月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在SSCI、CS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研究方向为实验心理语言学、翻译与国际传播。
图文:邵祖佺
一审:姜毅超
二审:姜奕村
三审:钟玲
排版:胡丹丹